1934年10月,中央红军被迫长征。他率红九军团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北上,表现出高超的指挥艺术,中央军委赞誉红九军团为“战略轻骑”。而锻造这支“战路轻骑”的功臣,就是电影《从奴隶到将军》中的主人公原型:罗炳辉。
毛泽东曾这样评价罗炳辉,在滇军中是革命的,是一位战争经验丰富,有军事才能,很会打仗的战士。罗炳辉16岁入滇军,参加讨袁护国和北伐战争,在占桂林、攻广州、平陈炯明之战役中,屡建战功。1929年7月,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,11月率部起义。
该出手时就出手,否则当断不断、反受其乱。罗炳辉“三进”张家渡的故事,广为流传。张家渡为一古村,位于赣江中游,军事位置非常重要。1929年,他率靖卫队“一进”张家渡。当时靖卫队匪气很重,对村民肆意抢劫。罗炳辉得知后,严厉呵斥犯事士兵,并带着他们挨家挨户进行补偿和道歉。同年12月转战吉安,“二进”张家渡时遭到保安团的反抗。他当机立断喊话:“我们都是穷人,穷人别打穷人,还是加我们的队伍吧。”许多人举枪投降,纷纷加入红军。1930年2月,国民党独立15旅进攻苏区,罗炳辉率部夹击唐云山部获得大胜,旅长唐云山等人逃跑,罗炳辉“三进”张家渡击毙匪徒3人,老百姓闻讯纷纷挽留他用餐。
在中央苏区历次反“围剿”作战中,罗炳辉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连战连胜,荣获中革军委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。1935年,他率红九军团渡过金沙江,从西昌进入凉山彝区,与彝族同胞交朋友,沿途彝族同胞积极参加红军,由此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,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意图。
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罗炳辉创造出包括伏击、纠缠、阻击、扰乱、歼灭等内容的“梅花桩战术”。他指挥军民运用这一战术,粉碎了日军一次次进攻。其中,以金牛山反击战尤为著名。他撰写《淮宝战役的战术诸问题》《指挥员熟用手册》《碉堡作战》等小册子,坚持写作战日记,提出“发挥火力,隐蔽身体”10个要点和“如何做到百发百中”七个要点,指出“冲锋时机”有“五冲”和“五不冲”,注重对战略战术与技术进行高度总结和概括,以指导作战和训练,多次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。
1946年的枣庄战役中,罗炳辉率部歼灭国民党军队2.8万余人,受降4000余人,为解放军主力部队向东北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。同年6月21日,罗炳辉因病去世。他用毕生的精力实现了自己的诺言: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,最热诚努力地为民族独立、自由解放而斗争,尤其要为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利益,以真理、正义、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。